杭州:筑巢引凤谱新章

6/19/18杭州日报

摘要:浙江改革的路上有不少标志性的时刻。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杭州都市圈建设迎来十周年。杭州,在这场“湖嘉绍抱团”的改革中,始终承担着“

浙江改革的路上有不少标志性的时刻。

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杭州都市圈建设迎来十周年。

杭州,在这场“湖嘉绍抱团”的改革中,始终承担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带头作用。

拉开改革序幕

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发展经验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其中第二个战略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历史上,杭湖嘉绍地区地域相邻、人缘相亲、习俗相近、文化相融、经济社会关系紧密。

而此时的杭湖嘉绍,其实已经有了相互融合抱团发展的意识。

2003年伊始,德清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的世纪战略。

同年,德清正式宣布,把与省城杭州接壤的几个乡镇工业园区,100平方公里的面积全部纳入工商业开发的重点区域,辟出了一条“临杭工业带”,专门面向杭州,实行“零距离”的招商引资。

同时,杭湖嘉绍的旅游、交通以及企业交流正在逐渐增多。

杭州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这种融合。

2003年,《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完成,“两环八射”构筑杭城快速交通走廊。周边城市的交通建设被纳入了杭州的交通规划。

令人瞩目的是,2003年度,杭资企业对德清雷甸镇全年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以上。

杭湖嘉绍抱团对接长三角的共识逐渐在这种氛围中形成。

改革渐入轨道

2005年,这种共识在杭州的推动下逐渐形成高潮。

2005年底,杭州“十一五”规划蓝图初稿形成,其中提出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推进“旅游西进”,加快构筑网络化大都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2月18日,杭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提出今后五年中,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 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基本成形,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70%,力争成为服务功能强、城市品位高的“和谐杭州”。

当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坚持城乡和区域统筹,加快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步伐:坚持规划共绘、基础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大力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此后,一系列政策纲要出台,意在进一步“以启山林”。

而此时的湖嘉绍,也正以更积极的姿态携手杭州。

安吉发布“融入杭州18条”《通知》,杭资投向安吉土地优先、配套优先、税收减免、技术人才保障、企业精英购房优待等一系列针对杭州的亲商亲民政策“打包”发布;德清县人民政府与杭州市国内合作办公室签订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协议;海宁“十一五”规划,提及以对外综合开发区为核心,许村、长安、周王庙工业功能区为支撑,约180平方公里的西部联杭产业区,将成为海宁未来5年融入杭州的前沿阵地……

改革形成高潮

最终,经历4年积累的共识达成一致。

2007年5月,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杭州召开。并讨论通过了《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章程》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市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纪要》,批准任命了杭州都市经济圈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至此,杭州都市圈首次成立了官方协调机构,形成了建设机制。

仅仅一个月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加快“三副六组团”等重大问题。

同年7月1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会议,邀请11位专家学者为杭州在长三角地区的定位“号脉”、“支招”。杭州市经合办、市政府政研室和市社科院也联合举办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杭州都市经济圈专家座谈会。在会上提出,杭州将重点加强都市经济圈推进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8月21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发挥杭州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与周边城市实现发展联手、产业联合、经济联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杭湖嘉绍地区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共同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

此后,杭州以交通、旅游、文化、金融等项目为载体,陆续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

“近年来,都市圈相关部门相继调研了解了四城市共同关心的合作领域推进合作项目,积极指导专委会各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并主动呼应节点县市的需求,积极努力推动节点县市融杭。”杭州都市圈协调会负责人介绍。

改革结出硕果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杭州医保与德清、安吉、桐乡等地联网,杭州医保参保人员凭市民卡可直接刷卡看病,截至2017年底,杭州市已有130多家医疗机构与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联网对接;

杭州主城区及萧山、余杭等地与德清、安吉、海宁等地的公交运输班线班次均得到了加强和优化;

杭州通·杭州都市圈德清卡在德清县首发2万张,安吉、桐乡市民卡合作事宜在进一步探讨中;

杭州企业每年投资20亿在德清,“杭资”占到了德清引进内资的80%左右;

杭州都市圈各类展览会、博览会、人才服务交流、科教文卫事业以及民间交流活动遍地开花;

全省交通规划路网中的杭州湾三个通道也全部建成,“五线一枢纽”高铁网络初具雏形,都市圈各城市已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

湖嘉绍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交流也在杭州的积极推动下日益频繁;

区域综合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47.2%。

2014年,杭州都市圈近8年的建设成果获得了更高层面的肯定,并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同时,《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从杭州到海宁以及柯桥的城际线获准建设。

如今,在杭州的辐射带动下,湖州、嘉兴、绍兴与杭州抱团发展,呈现出集群聚合发展效应,杭州都市圈区域综合竞争力居于全国六大都市圈首位,昔日的古都杭州,在今日谱写出的华章。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