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畔新崛起

6/19/18杭州日报

摘要:2015年,湖州出台《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明确推进产业分工互补、基础设施共建共联、社会民生共建共享、环境共建共保等4大领域13项都市圈协作建设任务。

2015年,湖州出台《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明确推进产业分工互补、基础设施共建共联、社会民生共建共享、环境共建共保等4大领域13项都市圈协作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的脚步。

近年来,湖州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湖州始终将接轨杭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作为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开放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德清、安吉为融杭主阵地,完善协调机制,突出共建共享,强化改革创新,合力攻坚克难。

如今,湖州与杭州联系愈发紧密,发展愈发融合:杭长高速串联起安吉大竹海和杭州西子湖,杭宁高铁13分钟让德清畅想与杭州的“同城生活”,产业、医疗、教育等民生合作多点开花,拉近彼此的心里距离。

南太湖畔,一颗璀璨明珠正在冉冉升起。

交通带动产业共兴

区域融合,交通先行。构建便捷畅达的交通网络,为杭州都市圈深度合作提供保障。

十年来,湖州先后谋划启动一系列重点融杭交通项目:杭长高速公路北延工程、杭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湖州鹿山至安吉孝源段工程、钱江通道北接线工程、湖杭高速公路织里至新安段工程、104国道德清段改建工程、余杭老320国道至德清申嘉湖杭高速新市互通公路工程、304省道(余杭至安吉)改建工程。

2013年,杭宁高铁将湖州德清与杭州的时空距离,一下子缩短至13分钟,朝登莫干山,夜游西子湖,不再是奢望。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以及杭宁高铁的建成通车,使杭州都市圈形成往来畅通的“高铁半小时交通圈”、“高速一小时交通圈”,杭湖两地“同城效应”开始逐步显现。

便捷的交通,带动新一轮的产业对接、合作、转移,为区域融合带来人气和机遇。

2002年,杭宁高速浙江段建成通车,大大缩短货物运输时间。瞄准这一机遇,杭资企业“泰普森”将生产厂区搬到德清,成为最早一批“跨域”发展的杭资企业。

“杭州城北到德清才20分钟,比到武林广场还快!”企业负责人至今仍记得,当年望着100多亩新厂区时的兴奋劲儿。

“泰普森”只是诸多杭资企业跨区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杭湖两地产业合作不断紧密。去年9月底,2017湖州市融入杭州都市圈推介会在杭州举行。湖州市负责人表示,希望广大客商多来湖州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湖州这片热土的吸引力,携手并肩参与经济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与杭州地域更近的德清、安吉,则成为湖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急先锋”和“先行军”。

德清相继制定出台《关于高端融入杭州都市区加快实现德清新崛起的实施意见》、《德清县2016年接沪融杭工作行动方案》等方案,举行“德洽会”、“游子文化节”等招商引资推介会,开展“融杭”活动。

位于德清的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目前已吸引诸多杭州金融后台机构入驻。未来,这将成为德清抢占信息经济制高点的新引擎,推动杭州都市圈金融产业链分工。2015年,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德清承接杭州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平台。

安吉相继制定出台《安吉县接轨上海融入杭州三年计划》、《杭资企业落户安吉十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转椅家具等传统提升产业,以及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对杭招商引资工作,为杭资企业提供优越的投资落户环境。

民生合作多点开花

近年来,湖州加快与杭州“社会共享”的脚步,教育、医疗、旅游等不断深入合作,公共服务互惠互通取得新突破。

2008年,德清与杭州开通全国首条城际公交588。去年底,588线新增“地铁杜甫村站”,无缝对接杭州地铁2号线,为两地往来新添一种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湖州还实现德清公交卡、公共自行车卡与杭州同城通用,新开通安吉至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公交线路。

在教育合作上。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落户德清康乾新区,目前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建设。浙江科技学院安吉中德工程师学院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并正式对外招生。杭州师范大学与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联合开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湖州滨湖实验小学。2015年,湖州成功举办杭州都市圈特殊教育(听障)联盟“教康结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在医疗合作上,德清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医保实时联网正式启用,成为杭州市医保中心第一家跨地区的定点医院。德清医院与浙师大附属医院在原协作医院的基础上,签约成为“浙师大附属医院德清分院”。德清还与邵逸夫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省重点医院“牵手”,建立挂牌合作关系。

湖州组织开展湖杭农产品对接会,打通两地农产品和餐饮企业互通合作的渠道;强化与杭州的体育联动,力争承接杭州亚运会的溢出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业兴起,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内涵。

杭湖嘉绍四地旅游部门先后在山东、河南、安徽蚌埠、江苏徐州等地,联合开展推介促销活动。据2015年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湖州接待四省游客占国内游客总人次的25%

杭湖嘉绍四地旅游主管部门连续6年推出以“江南绝色·吴越经典”为主题的杭州都市圈“新春旅游优惠月”活动。四城市市民在规定时间内凭有效证件,可以在参加“优惠月”活动的各景区(点)、宾馆酒店等场所,享受旅游优惠。

“十二五”期间,湖州平均每年推出10个春节特色旅游活动、5条以上新春旅游特惠线路。6年来,湖州共有300余家景区、酒店、乡村民宿等参加新春优惠月活动,让旅游红利惠及杭州都市圈。

湖州积极参加杭州都市圈旅游专委会组织的旅游市场营销培训班,提升旅游营销队伍的素质,让四地旅游市场营销人员得到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在环境共建上,湖州探索建立跨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共享和协作处置机制,与嘉兴市联合签署环境友好区域协作协议书;共同制定《杭湖嘉绍边界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等。

融合发展释放红利

融入杭州都市圈,让湖州共享融合发展的红利。

近年来,湖州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家创新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湖州莫干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一系列试点示范。

2015年,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经过近3年的积极培育,地信小镇崭露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地信小镇已成功引进中科院遥感所德清研究院、超图软件、千寻位置等150多家地理信息企业,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已基本成型。201811月,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在德清举行,它将进一步推动德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州加快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安吉农商行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绿色专营机制地方小法人银行,南浔农商行成立全国首家绿色金融专营支行;构建全国首套区域绿色监管评价体系,首次提出“绿色银行”概念。

湖州制定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成立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等;形成一整套切实管用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度体系,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绿色GDP”核算应用体系,纳入到市对县区的综合考核中。

湖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率先破冰。德清在全国率先实现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首笔抵押贷款,“农地入市”实现常态化运行。就如何有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德清率先提出“谁来入市、哪些地入市、怎么入市、钱怎么分”这四个核心问题,结合本地实际,确立“建设一个统一市场、平衡两种权利、坚守四条底线、遵循四项工作原则”的改革路径,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

德清县委副书记敖煜新表示,作为县域改革“试验田”,德清承接60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城乡融合的红利惠及广大百姓,城乡一体化的有益经验不断得到复制推广。

2013年,德清率先在浙江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到去年,附着在户籍背后的33项城乡差异政策全面并轨,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2014年,德清获批成为浙江省首个城乡体制改革试点县,一部以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樊篱,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大戏,率先在“杭州北区”拉开帷幕。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