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跨区域“飞地”经验:衢州海创园筑起科技创新高地

7/9/18杭州日报

对于创业者来说,余杭文一西路上的海创园并不陌生,就在城西未来科技城板块,与其一街之隔的地方还有一个聚智聚才的产业园区,也叫“海创园”。

它紧邻阿里巴巴淘宝城,在省委党校的对面,整个园区由四幢紧紧挨着的高大建筑组成,楼体上有大大的“衢时代”三个字,展现了这座园区与衢州这座城市的渊源。

这里就是位于杭州的一块衢州的创新飞地——衢州海创园,这也是我省第一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这里既是杭衢山海协作的样板工程,也已成为衢州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桥梁。

在衢州积极提出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当下,记者走进这块样本“飞地”,寻找山海协作升级版——从单向援助到双向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探索历程。

A 探索全省首个跨区域“飞地”

什么是“飞地”?就是两个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016年4月19日,投资3.2亿元建设的6.7万平方米的衢州海创园正式开园,作为省内第一块“吃螃蟹”的“飞地”,衢州海创园具有首创意味,而它的诞生最早还要追溯到2012年。

那时候的未来科技城还在大面积地开发,远不是现在高楼林立,各种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的模样。“所有空间项目的开发都需要有土地指标,当时的土地指标非常紧缺,哪怕现在也是,没有土地指标就没法进行开发。”园区负责人、杭州衢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蕾说,“那个时候衢州的土地指标,在浙江省来说算比较丰裕的,同时也是因为衢州和杭州两个城市之间早已有山海协作的基础,所以‘衢州海创园’的概念,就以这样一种创新的形式诞生了。”——衢州以土地指标换取余杭的“飞地”空间。

衢州市协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有浓厚的“双创氛围”,但是土地成本高,衢州海创园这一模式是借助杭州的优势孵育衢州高端企业,待时机成熟,再把企业引回到衢州本地落户投产,将各种高端技术转化成鲜活的产能。“创业在杭州,产业化生产在衢州,这一模式发挥双方优势。”

2012年8月,衢州市委市政府与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4个月后,项目热火朝天地开始全面施工建设;就在开工后两年多,项目在2015年7月宣布竣工;2016年衢州海创园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这也是整个未来科技城板块建设竣工用时最短的一个项目,当时就有媒体用“衢州速度”来形容这里的建设速度之快。

建设速度虽然快,但是前期招商引资过程中也遇到过瓶颈。“其实如果完全放开产业化区域限制,可能不到一年就满了。”徐蕾解释说,产业化落地衢州也一定程度上给招商引资带来了限制和门槛。“有些人一开始会有所顾虑,”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园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前期一部分项目落成,后期进程就快速、通畅了很多。”

今年是衢州海创园开园的第二个年头,截至5月底,衢州海创园招商引资项目164个。其中产业项目75个,总注册资本5.462亿元,注册衢州项目9个,总投资额18亿元;基金项目89个,总注册资本56.05亿元,基金管理规模54.29亿元,注册衢州基金项目61个,管理规模44.28亿元。

B “飞地人”创业投产在双城

虽然这个海创园被冠以“衢州”之名,但它并不只招衢州企业,也不只招跟衢州有关的企业入驻。

记者向园区产权方,杭州衢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杭州这块土地作为一个支点,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杭州牛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16年,目前入驻于衢州海创园A座。企业副总裁邱珺琪告诉我们,他们是两年前从与衢州海创园一街之隔的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搬过来的。

对于“搬家”的原因,邱珺琪说:“我们企业里有不少衢州人,家乡情结多少有点,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营运团队的态度、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从初创到现在满打满算两年半,我们从自身出发做了很多的考量,包括物理空间、软件服务、配套服务、人员支持等等。”

而作为一个一天8小时工作在“飞地”的“飞地人”,对于这样一种模式,邱珺琪也有着实实在在的感触。

在她看来,“飞地”对于两座城市来说是很好的互补模式。未来科技城已经成为杭州一个人才聚集中心,科技型人才有一定的聚落性,他们对交流的需求大,这是杭州突出的优势;同时,衢州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相关政策灵活、员工置业成本相对较低等。

目前,邱珺琪所在的牛盾网络正考虑在浙江落地人数可达万人的云安全运营中心,“我们也跟衢州相关部门沟通过,我们会优先选择衢州;除此之外,我们也打算将客服中心搬到衢州。不管是土地成本,还是用人成本,这两块衢州都有优势。”

如今,往来杭衢的高铁每天多达百余列,单程也不过1小时30分钟,而随着杭州西站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杭衢高铁一旦建成,两城之间的时间距离将会缩短至48分钟,在衢州工作、杭州生活的“同城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

C 杭衢深化合作孕育经济果实

衢州海创园这样一块落户于杭州的衢州“飞地”,已成为衢州引进高端人才的驿站、承接高端产业的孵化器,也承载了衢州区域经济发展先锋队的重任。

一方面,它是一块为衢州吸智引才的人才高地,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导流回衢的跳板,也是衢州发展智慧产业和数字经济的桥头堡。园区产权方表示,人才、税收、产业这些都是当初在建衢州海创园时重点考虑的要素,但最主要还是为了能引进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科技海归人才和团队;同时,相比杭州,让海归人才直接到衢州创业有一定的难度,而让他们在杭州引进、落地就比较容易实现。

除此之外,衢州属于浙西欠发达地区之一,比较前沿的一些产业和项目,特别是智慧产业和数字经济,相比于杭州、宁波等城市缺少发展土壤。想要这些企业和项目直接落地衢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衢州海创园可以成为这些项目的跳板,帮助他们过渡。

除了把高层次人才、优质项目“引回去”,衢州海创园还同时在考虑帮助衢州企业“走出来”。徐蕾说,衢州有一些具备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和准上市公司,在转型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技术人员和研发中心的支持,所以他们会帮助这些企业把研发中心搬到衢州海创园,或者是帮助他们在这里设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

另一方面,衢州海创园也是一座“桥梁”,它沟通着一衣带水的杭、衢两座城。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表示,对创新“飞地”模式的溢出效应,我们应该积极看待,在这片跨界的区域上结出的科技、产业“果实”,两座城市将共同享有。

同时,它让杭州与衢州能发挥各自优势,互帮互补,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深化、效益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衢州海创园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在人气打造、解决就业等问题上,对杭州余杭的未来科技城板块也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衢州海创园对于“飞地”探索的不断深入,它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复制,柯城科创园、滨江“诸暨岛”、慈溪市创新创意“飞地”、绿海“飞地”……一座座高楼在“飞地”上拔地而起,一块块“飞地”正助力省内各市、区实现发展的同频共振。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