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聚力开展2020“融杭接沪突破年”

6/11/20杭州日报

近日,安徽黄山市印发《2020年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融杭接沪”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聚力开展“融杭接沪突破年”行动,重点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杭黄绿色产业园落地、阿里巴巴合作平台建设、黄杭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等24项具体工作,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近日,安徽黄山市印发《2020年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融杭接沪”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聚力开展“融杭接沪突破年”行动,重点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杭黄绿色产业园落地、阿里巴巴合作平台建设、黄杭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等24项具体工作,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聚焦“三转变”“五突破”

据了解,今年黄山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推进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宏观战略向具体落实、全面对接向重点突破三大转变,聚焦政策规划接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旅游文化合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五大方面开展“突破年”行动。

在政策规划接轨上,黄山将重点推进写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落实皖浙两省政府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协议,加快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并围绕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体系、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打造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试验区等方面谋划推进一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项目建设。

在交通互联互通上,加快推进宁宣黄、杭临绩(黄)、黄(衢)金高铁、黄山市域旅游铁路T1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拓展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国际客运业务、开辟长三角区域城市间航线。记者从黄山市发改委了解到,杭临绩(黄)铁路、黄山市域旅游铁路T1线已纳入《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黄(衢)金高铁项目成立了前期工作组。

在产业协同发展上,今年黄山将重点打造杭黄产业合作平台。记者获悉,目前杭黄两地相关部门已就在黄山打造杭黄绿色产业园进行了多次对接和实地考察。此外,黄山在沪首块“反向飞地”——上海湾谷科技园建设也已于日前签约。

在旅游文化合作上,加快建设黄杭国际黄金旅游线、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共同推进杭衢黄省级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并计划与杭州市互推疗休养产品,打响黄山疗休养品牌,力争接待疗休养游客突破40万人次。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协同推进长三角城市数据互通共享、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长三角地区企业登记“全域通办”。作为杭州首创的城市治理方案,“城市大脑”今年也将在黄山建成并投入运营,同时加快推进在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此外,今年两地还将积极推进“杭州都市圈·黄山卡”相关工作,推动杭州市已有交通卡发卡和服务系统向黄山市延伸,实现两地持卡市民乘坐公交车、水上巴士及路边停车、公共自行车租用等功能。

今年1-4月新签长三角项目138个

去年是黄山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开局之年,杭黄两地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今年被黄山市定义为“融杭接沪突破年”,该市在接轨长三角和融入杭州都市圈进一步驶入了“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黄山市两会上,“全方位融杭接沪”列入了黄山市今年九方面重大工作的第二位。该市还成立了黄山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出台了《黄山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今年以来,黄山市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前四月累计新签长三角区域项目138个,协议投资额102亿元,其中杭州都市圈新签约项目25个,协议投资额13.9亿元。此外,今年黄山还将举办第二届黄山发展大会,将力争大会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8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

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黄山市今年还重点加强了长三角范围的旅游合作,努力弥补疫情对当地旅游市场带来的影响。围绕黄杭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产品宣传,黄山印发了全年营销工作方案和疫后提振市场“七个一”活动方案。同时,面向上海地区持续开展“白衣天使黄山行”活动,前五批次共接待1300余人。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