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首次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河联运的若干意见》,从省级层面布局海河联运新一轮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嘉兴港海河联运综合枢纽。
嘉兴港前濒杭州湾,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发展海河联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嘉兴市域现有定级航道224条,航道里程1957.25公里,通航里程、航道密度均列浙江第一。”嘉兴市滨海办(港务局、口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嘉兴港重点规划了“两横、六纵、多点”的布局。其中,“两横”指杭平申线内河航道和嘉兴港外海进港航道;“六纵”指黄姑塘线延伸段、黄姑塘线、乍嘉苏线、海塘线、何家桥线和长山河,“多点”则是指嘉兴港三大港区规划建设的8个内河作业区,通过内河作业区真正实现了外海与内河的无缝对接。
“去年以来,走水路中转的货物越来越多。”码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河联运的运输方式,不仅更加清洁环保,还能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也是嘉兴港的独特优势。为了将这一优势充分发挥,近两年嘉兴港围绕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做了大量工作。
记者了解到,2016年10月,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河联运项目——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开港试运行,另一“卡脖子”工程乍浦闸桥改造项目也将于近期完工。改造后,闸桥限制船舶通行能力的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净宽、净深和净高满足1000吨级货轮全天候通行。
此次《意见》的出台,海河联运建设将在今后得到更多政策和资源的扶持。据悉,《意见》提出了加快海河联运发展的16项具体工作举措,涉及加快海河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改善海河联运发展环境,以及完善工作保障等四个方面。
嘉兴市滨海办表示,以《意见》出台为契机,将在市级层面推动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海河联运工作机制,研究提出专项扶持政策,组织编制3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力争至2020年海河联运吞吐量达到3200万吨,充分释放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带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