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11/5/20杭州日报

今年7月,衢州发布“有礼指数”(CI)测评体系,把该市各地各部门的文明有礼总体情况通过具体明确的数字来呈现,以此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和长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衢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将“有礼”进行标准量化的地级市和以礼治推动基层治理的先行试验城市。

衢州二中师生在上课前行作揖礼。刘惠震 摄

拆墙透绿后的衢州市行政中心。通讯员 许军 摄

“22家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未向测评人员回作揖礼,占比51.2%……”近日,衢州公布了一份特别的“成绩单”——由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对衢州全市43家Ⅱ类部门“有礼指数”核心指标情况开展暗访测评的情况予以公布。各单位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车让人等文明有礼开展情况以打分形式呈现,一目了然。

今年7月,衢州发布“有礼指数”(CI)测评体系,把该市各地各部门的文明有礼总体情况通过具体明确的数字来呈现,以此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和长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衢州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将“有礼”进行标准量化的地级市和以礼治推动基层治理的先行试验城市。

暗访测评确保“有礼指数”真实可信

这份“成绩单”是如何进行测评的?又包含哪些测评内容?

据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衢州市“有礼指数”(CI)测评体系,分区块和部门两个版本,由“1+7”共八大板块构成,具体在有礼品牌、有礼教育、有礼之星、有礼秩序、有礼环境、有礼治理、有礼机制等7个方面展开,对出现负面清单情形的地方和部门,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惩戒办法。

“整个测评体系采用千分制,比如‘烟头不落地’这条,室内有吸烟现象,或者地上有烟头,发现1处扣1分。搞‘运动式’‘应付式’‘造假式’创建,干扰群众生活的,列进负面清单酌情扣分。”该负责人表示。

在此基础上,由衢州市文明委牵头,每季度对衢州市级部门和八个区块进行一次测评,主要是展开暗访形式的实地测评。“坚持直击现场、直面问题,反对突击迎检、不干扰基层工作、不增加基层负担,最大程度确保结果公平公正。”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副队长黄国忠介绍,“此外,考虑到‘有礼指数’(CI)测评的实际推进情况,我们还不定期分区块和部门开展‘有礼指数’核心指标测评。换句话说,就是将全指标测评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单拎出来,与衢州‘八个一’城市打造相对应。”

据统计,截至目前,衢州市先后暗访测评“有礼指数”核心指标11次,其中区块9次,部门2次,分区块和部门开展“有礼指数”(CI)全指标测评各1次。从测评结果来看,各地各部门在推动“衢州有礼”工作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工作做法,“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政府大院拆墙透绿打造“有礼环境”

今年国庆长假,从四川回到衢州探亲的王女士路过衢州市行政中心时,发现昔日政府大院的围墙、伸缩门、铁栅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箱。王女士笑道,她离开衢州已有十多年,记忆中市政府门庭森严,“以后市政府的大门好进了,我们群众办事也更方便了,感觉特别亲切。”

今年5月,衢州市行政中心大院配套提升工程项目改造完成。如今,拆墙透绿也作为“有礼环境”的一部分,被纳入“有礼指数”测评体系,是衢州打造“有礼”城市品牌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8年5月,衢州便确立“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之后陆续推出《衢州有礼市民公约》20条及“八个一”城市打造,即打造“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礼的城市、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一座拆墙透绿的城市”。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衢州“有礼”氛围日渐浓厚,百姓文明素养日渐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日渐提高。但是,由于缺乏可量化测评标准,各区块、各部门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深入、不自觉等现象。

衢州市文旅局副局长、城市品牌打造专班推进办专职副主任吴良军认为,城市品牌打造与“有礼指数”测评体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礼指数”测评就是城市品牌打造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有礼品牌”又是“有礼指数”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打造和开展“有礼指数”测评都服务于全力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这一目标。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