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5辆“共富班车”今日正式发车

11/23/21湖州发布

11月23日,又一个创新打法在南太湖畔诞生。当天,首批慢病服务、优教共享、乐业湖州、快递活村、未来农场5辆“共富班车”集中鸣笛发车,驶向更富裕的下一站。


昔日“百坦”惯了的慢城湖州,越来越像个“求变”的先锋闯将。当共同富裕的时代大潮喷涌至浙江,湖州随即扛起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重大使命,以“市域先行”为“全省示范”探路。11月23日,又一个创新打法在南太湖畔诞生。当天,首批慢病服务、优教共享、乐业湖州、快递活村、未来农场5辆“共富班车”集中鸣笛发车,驶向更富裕的下一站。

富民为始,发展共享。从解构共富逻辑的角度,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有一个公正有效的做蛋糕的机制,同样需要有一个公正有效的分蛋糕的机制。作为载客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公交车体现的正是共享发展的理念。鼓励大家“上车”“入座”,把“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分得更好。

这次开出的“共富班车”,就是当地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参照公交运行模式,持续供给均衡普惠的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从而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举个例子便于理解。在湖州,慢病备案人员有37.45万人。平均每10个湖州人,就有1个受慢病困扰。随着“慢病服务”班车的“驶”出,这类人群将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形象地说,“班车长”是该市医保局,“乘客”是慢病备案人员,沿途设了若干“站点”,如慢病门诊统筹基金支付限额提高、慢病“健康画像”数字化管理、慢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等。班车“终点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城乡居保、职工医保慢病患者门诊综合保障率从47.76%、55.22%分别提升至62%、65%左右。

不难看出,“共富班车”体现出治理者“让336.76万百姓日子过得更好”的一份情怀。

现阶段,我国主要用收入水平来衡量城乡差距。收入水平拉开,公共服务产品的差距成倍上升。只有继续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别,农民就业有保障,教育、医疗、物流共配这些资源在农村也能跟上,这才叫共同富裕。

此次发车的5个项目是湖州多个部门从群众感受城乡差距较大的领域出发,梳理形成24个二级子任务和99个三级子任务后选出12个“共富班车”初步项目,再从中筛选得出。改革痛点的“辣”味,群众关联的“密”度,成果可感的“真”性是衡量的维度。

例如,“优教共享”班车。最近的一个“站点”就是构建优质资源共享机制,2021年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校(校区)134所,覆盖全市镇区学校60%以上。

再如,“快递活村”班车。聚焦湖州全市城乡916个建制村及1300余个住宅小区,打造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五不出村”一站式服务圈。

又如,“未来农场”班车。创新打造100家彰显绿色共富基因的“未来农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每一个偶然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必然。开出“共富班车”的美丽繁华新江南,看看来头,不言自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绿色发展和城乡均衡,已是湖州最有辨识度的两张牌。

再看数据,不言而喻。去年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244元;今年上半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5%,增幅居浙江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8: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听闻,德清村民出生、入学、就业等“一生事”在“数字乡村一张图”上就能搞定;长兴“小上海”顾渚村一年要接待400多万人次的游客;安吉最偏远的山区村民,取快递都不用出村;南浔所有的行政村都加入了“强村公司”,村村分红,村民增收;拥有45万人口的吴兴织里镇,居民进矛盾调解中心一扇门,就能化解99.6%的纠纷;南太湖新区所有村社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级医疗资源。

这些,正是湖州开出“共富班车”的底气。

“班车”已出发,怎么开,也有章法,这是方法论。湖州建立了一套共同富裕可落地的体制机制,实现“申报、发车、发布、运管、赛马、迭代”的全流程闭环。就是说,成熟一路,发车一路,并明确发车路线图和时间表,定期评估,适时进行迭代更新、优化升级。

上文提到的“改革味”“关联度”和“可感性”是评判每位“班车长”工作绩效的最重要要素,每辆“班车”和每位“班车长”都是精挑细选,一辆接着一辆开,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地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增收等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当天开出“未来农场”班车的湖州市农业农村局,让广大农民群众同步乘上了共富车。为驶向“5年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的首班车终点站,该班组已多维发力,特别是加速“人、钱、地、技”等资源要素集聚,建好班车“充电站”。

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富班车”行稳致远。沿途,有“五谷丰登”,有美丽乡村,有无尽的滨湖美景。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