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开幕式在金华举行,会上发布浙江生态省建设二十周年成果。
11月25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开幕式在金华举行,会上发布浙江生态省建设二十周年成果。
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破解环境资源制约、提高环境承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省级GEP核算标准;近5年,浙江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1.7%、31.7%。浙江以占全国1%的土地、4.7%的人口、3%的用水量、5%的能源消耗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二、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接续深入实施五轮“811”行动、“五水共治”、清新空气行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省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省控以上断面III类以上水质比例上升到97.4%,设区城市PM2.5下降到每立方米24微克,百山祖冷杉、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持续增长。2022年获得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评价两个“全国第一”。
三、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大美格局,全域美丽建设走在前列
迭代打出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未来社区建设等组合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省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测评名列前茅。浙江 “千万工程”经验全国推广。
四、不断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制度成果
构建美丽浙江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领域“1+N”法规体系,开展全国唯一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生态环境“大脑”试点省建设,建立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督察整改工作机制,构建与综合执法相衔接的生态环境大综合执法体系。建立五级河长制、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等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
五、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民生态自觉持续提升
率先设立省级生态日,全国首个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成功举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蔚然成风,“嘉兴模式”写进联合国报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100%。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提升。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方案
“千万工程”“蓝色循环”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和国合会年会,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绿色亚运”“无废亚运”成为杭州亚运会的鲜明标识,向世界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