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大会在绍兴举行。绍兴是非遗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绍兴全市有国家级非遗26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1人;省级非遗97项,传承人134人;市级非遗261项,传承人365人;县 (区、市)级非遗700余项,传承人约600人。绍兴还建有非遗保护的各种基地200多家,连续5年非遗保护指数位居全省前三名。
去年,我省明确提出,要推动市县非遗保护协会和专委会建设,力争形成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协会网络,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非遗保护共同体。作为非遗大市,绍兴如何向非遗强市、“非遗之城”迈进?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认为,非遗工作核心是“人”,政府部门在推动相关事业发展时,有时会有一些壁垒和难处,协会可以在其中拾遗补阙,起到助力助推的作用。
“非遗保护是一个宏大命题,光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创新运作。”何俊杰表示,未来协会将推动实施多个举措,赓续文脉守正创新。比如围绕品牌打造,打造二十四节气活动;实施荣典制度,褒奖非遗传承人,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营造“尊重人才、敬畏遗产、爱上非遗”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呼吁有志于文化传承的单位和个人,共建“绍兴非遗保护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