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 竞赛场馆如何“热”起来? 一馆一策 全民共享

1/31/24杭州日报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篮球场。通讯员 蔡俊 摄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资料图)。

羊山攀岩中心。通讯员 骆海淼 摄

手机扫一扫“发现都市圈”微信视频号、杭州新闻App二维码浏览相关视频。

盛会虽已落幕,但亚运精神永在。1月20日上午,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结表彰大会,进一步激励全省上下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自觉勇毅前行、拼搏进取、再立新功。

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把“后亚运”这篇大文章写好写精彩、写活写出彩?本报推出“发现‘后亚运’”融媒系列报道,深度解读杭州亚运会主办、协办城市在“后亚运”时代,传承亚运精神,让亚运精彩在另一个赛场上继续绽放的创新举措。

进入“后亚运”时代,亚运场馆的热度依然不减:众多体育爱好者享受着优质的体育设施,感受着运动的快乐;一场场文体赛事接连上演,不少人选择在周末赶赴一场文化之约;或是趁着天气晴好,在家门口的体育公园里遛娃打卡……

亚运场馆是杭州亚运会留给城市的有形财富。杭州亚(残)运会有56座竞赛场馆、32座训练场馆,在盛会落幕后,通过惠民开放、引入市场力量等方式,实现了亚运场馆赛后的可持续运营利用,让更多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亚运的红利。

场馆变场所 成为群众身边的“健身房”

三人篮球比赛场地通常都是临时搭建的,而湖州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篮球场则是全球首个固定的三人篮球场馆。“现在场馆正在做资产移交,接下来将进行场馆设施的全面改造提升,三人篮球场将被改建成向市民开放的体育公园,作为亚运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湖州莫干山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欢亮表示。

这一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为赛后利用打下基础,赛后除保留主赛场及赛事功能用房外,将加入德清城市展示馆、德清青少年宫、德清市民幸福馆等功能。今后,还将继续完善三人篮球运动设施,持续引入三人篮球超级联赛等国际、国内赛事。

“杭州亚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宴,它还在不断带动地区的发展,推动一个个惠民成效绵延至赛场之外。”湖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湖州新增了近百个群众体育阵地,绿水青山中的“10分钟健身圈”正在逐步形成。

为有效规避赛后搁置浪费情况的出现,大部分亚运场馆早在设计和建设之时,运营单位就已提前介入,并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的功能需求。

黄龙体育中心整合开放了篮球、网球、游泳等13个全民健身项目,每天可容纳6000余人次进行锻炼。另外,还设计了一条1000米长的空中跑道,如彩虹环绕体育场一周,供市民健身使用。

在杭州,亚运场馆早已和市民生活深度绑定。光彩夺目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以及综合训练馆分类实施惠民开放。体育馆主要用于举办大型赛事,游泳馆主要运营专业游泳跳水赛事、游泳开放及培训,综合训练馆日常开放并运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培训等。

文体旅融合 展现运动生活新场景

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因为山水如画的高颜值,曾在亚运期间刷屏网络。借亚运东风,皮划艇、龙舟、攀岩等一批小众运动走入大众视野。如何用好场馆资源,让小众运动自然地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场馆方和场馆所在地的一道“必答题”。位于温州的龙舟运动中心,是目前全世界最高规格的龙舟竞赛场馆。如今这一场馆不仅引入了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进行日常运营,场馆周边占地13.3万平方米的龙舟休闲公园和长3.5公里的环湖绿道也已全天候对外开放,周末的人流量最高时达到2000-5000人次。

温州珠江文体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雷纯东介绍,将利用龙舟运动中心特有的场地设施资源,推出水上泛舟、桨板、动力冲浪、OP小帆船、皮划艇等10余项水上体验和培训项目,全面对外开放。

在绍兴,亚运场馆同样成为当地独特的城市地标,还给市民带去了不一样的时尚体育生活。半开放式设计、让自然景观和赛事元素融为一体的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在周边一众山水景致中显得格外精巧。家住附近的沈先生说,他经常带孩子去体验家门口的亚运场馆,鼓励孩子健身。

据介绍,以攀岩为主的国际、国内赛事,未来将成为羊山攀岩中心的“常规节目”。按照“体育+旅游”的理念,该中心还将规划建设极限运动馆、山地攀爬场地等,部分赛道则改造成亲民简易路线。“我们还将增设亚运主题展示、攀岩科普文化展示等空间,让场馆变成一个集顶级赛事、培训体验、科普研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化攀岩运动主题公园。”羊山攀岩中心负责人说。

一馆一方案 打造国际“赛”“会”之城

2023年12月,杭州迎来亚运后第一个赛事黄金周: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5天时间75场比赛,共接待9.3万人次观众,门票收入超过4000万元;女排世俱杯,各大洲顶尖俱乐部队伍云集,“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一种时尚;来自20个国家与地区的3万人参与的杭州马拉松,在寒冷的冬日“跑热”这座城市……高水平、高规格、大规模的体育赛事,通过集聚人流带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赋能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后亚运”时代,亚运带来的综合效应正在持续放大。全省各地正紧抓机遇,大力引进或培育高水平体育赛事。

日前,第一批省级“赛事之城”和“赛事集聚县”名单出炉。作为唯一的省级“赛事之城”,杭州已提出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新目标。杭州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亚运会前后,杭州已与6家国际体育组织签订战略合作,成功引进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顶尖赛事,联合首创国际皮划艇“杭州超级杯”等赛事。“赛事黄金周”现象或成为常态,“体育”将成为杭州鲜明的城市底色。

“我们将全面盘活体育场馆资源,充分利用好宝贵的亚运场馆遗产,聚力做好‘以馆兴城、以馆促产、以馆惠民’的文章。”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共有384个场馆纳入“亚运场馆在线”,涵盖41个运动项目,惠及2000多万人次。接下来,将细化“一馆一策”,指导各区县市完善惠民开放方案,在实现体育功能和赛事功能应保尽保、应留尽留的基础上,从体育赛事活动引进、全民健身开放、商业综合体及体育俱乐部入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举办等方面对场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