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的黔东南州,是杭州重要的对口帮扶对象。去年,杭州向黔东南州拨付财政援助资金5.864亿元,比前年增长了8.8倍
近日,一辆载着1500株竹苗的大卡车从杭州临安出发,经过三天的翻山越岭,最终顺利抵达1500公里外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的笋用竹基地。
这是临安区“万株竹苗进雷山”活动中的一幕。在这1500株竹苗之后,还有8500株竹苗会陆续运抵雷山县,深深扎根在黔东南,见证杭黔两地的深情厚谊。
位于贵州省的黔东南州,是杭州重要的对口帮扶对象。去年,杭州向黔东南州拨付财政援助资金5.864亿元,比前年增长了8.8倍。一年的时间,杭州共安排实施项目284个,帮助脱贫2.2万人。社会各界累计捐赠社会帮扶款物价值1.46亿元,数以百计的干部、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奔赴云贵高原,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帮扶故事。
临安上万株竹苗 在贵州大山生根发“财”
这段时间,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在雷山县,一株株来自杭州的翠竹苗已然落地、填土。
领到竹苗的雷山县乌流村村民文衣略兴奋地表示,村里适合种植竹子。成片竹林不仅起到绿化美化作用,每年产出的竹子和竹笋还能产生经济效益。“比如,竹笋能食用或加工成食用品,竹子能运用在建筑、工艺品加工等方面。”
为了助农增收,带动乡村振兴,雷山县因地制宜,计划培育竹产业。今年,当地初步规划种植竹林4000亩。为此,雷山县多次组织人员前往杭州临安区等地,考察竹产业、学习发展经验。同时,雷山县积极邀请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来实地考察调研,为当地竹产业的发展规划、苗木引种、栽培管理技术、笋用竹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提供“智力支持”。
在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市林水局的积极对接下,临安区决定赠送雷山县10000株竹苗,助推雷山县竹产业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竹苗栽种的成活率,杭州市林水局、临安区还专门派技术人员驻点到雷山县,开展全程指导,面对面给村民讲解竹苗的栽种及管护等技术,并印制了一批高节竹栽培技术手册送给当地。
雷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周骆斌动情地表示,万株竹苗凝聚着临安对雷山的深情厚谊。“接下来,我们会尽快完成竹苗的栽植,确保竹苗的成活率,让竹林成为雷山乡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竹产业成为雷山百姓稳定增收的扶贫产业。”
农业扶贫,最讲究的是因地制宜。除了向雷山县捐赠扶贫竹苗,临安区还帮助同属黔东南州的施秉县种植扶贫菇,并采取入股分红、基地就业、技术培训、电商培训等模式鼓励贫困户参与。目前施秉县共建成食用菌(香菇)扶贫产业基地9个,种植香菇333万棒,预计产值2650万元。
“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找到稳定工作,一个月轻轻松松就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在施秉县马号镇老县村食用菌(香菇)扶贫产业示范基地,贫困户吴老冬笑开了花。
上午反映的问题 下午杭州就解决
3月29日上午召开的全国政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在黔东南麻江县汇报了麻江县农村公路建设、运营、养护情况。
“要想富,先修路”。扶贫造血,交通永远是重头戏。位于贵州省中部的麻江县,过去仅有两条公路,出行基本靠人挑马驮。近年来,在杭州的大力支援下,麻江县的面貌焕然一新。全县所有的20户以上自然村寨已通水泥路、63个行政村已通客运班车。公路的畅通有力带动了蓝莓、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会议刚刚结束,作为麻江县的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单位,杭州市滨江区第一时间就麻江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问题作出回应。滨江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连续五年对麻江县农村公路养护进行专项帮扶,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合计1000万元。
据了解,该项资金将专款专用,用于聘请2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护路员,不仅能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问题,每年还可帮助200户贫困户解决每户1个就业岗位。
上午开会,下午解决,背后体现的是对口支援的“杭州速度”,更是“把对口支援区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的“杭州态度”。
杭州医生用三年时间 让贫困县医院脱胎换骨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组团式”帮扶黔东南州台江县人民医院的经验,被贵州代表胡国珍作为提案内容带到了会议现场。
2016年4月,浙大二院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对子,台江县人民医院从此多了一块“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江分院”的牌子。浙医二院急危重症片科护士长汪四花作为帮扶医护人员被派到台江分院担任院长。
“刚到台江分院的时候,医院的环境杂乱、设备陈旧,80多个医生一半多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当地老百姓宁愿坐三个小时的车到凯里市就医也不愿来这里。”面对这一情况,汪四花和她的团队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对症下药,通过完善制度、传帮带、人才进修等多种形式开展“组团式”帮扶,并积极向浙大二院争取支持。浙大二院王建安院长亲自带领专家团队来台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示教。
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台江分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的环境整洁了,医生的态度变好了,不仅能看的病多了,还能做许多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浙医二院台江分院两年多来开展新技术达80项,门、急诊病人增长34%,手术病人增长66%,转诊率下降50%,在今年全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专项督导检查中位列第一。作为帮扶团队的带头人,汪四花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目前,杭州已与8省11个地级市47个县(市、区)建立了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山海协作关系。作为先发地区,杭州在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发挥先富带后富作用、帮助对口地区实现更好发展,以生动的实践讲述着精准扶贫和支援合作的“杭州故事”,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杭州智慧”、体现“杭州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