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近日,杭州日报记者应邀参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了最先加入G60科创走廊的沪、嘉、杭三地的最前沿科创“版图”,感知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这个超级科创“引擎”。
从硅谷通往世界,从苹果到Facebook,从老牌科创代言人到新一代创新公司……沿一条高速建设科创产业走廊,在世界范围内,硅谷的101高速可以算是最好的范例。
而如今,在中国,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下,依托G60高速公路的G60科创走廊已成为全国科创能力最领先的地区之一。
G60科创走廊沿G60高速公路构建,辐射范围包括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座城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近日,杭州日报记者应邀参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了最先加入G60科创走廊的沪、嘉、杭三地的最前沿科创“版图”,感知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这个超级科创“引擎”。
上海:布局G60松江科技走廊 打造国家级科创大平台
临港松江科技城,这个被称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起点之起点”的园区,也是松江G60科创走廊的主阵地,如今已成为一个集3D打印、智能制造、机器人等科创产业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集群。
3月18日,采访团走进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海尔智谷、上海超硅、国能新能源、正泰启迪智电港、修正药业等百亿级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松江区洞泾镇的科大智能机器人总部园区项目,是松江打造G60科创走廊的标志性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走进科大智能机器人总部的展馆,多款科大智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极具看点:视觉跟随AGV,使用视觉智能识别技术,能够利用跟随对象的姿势作为控制指令,实时跟随目标对象;配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利用视觉识别技术,模仿人目测巡视,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多种智能巡检、探测、监控、故障诊断、预警报警工作,实现配电站的全天候监控和智能化巡维……
然而,这样一个“高大上”的项目,最初险些因为土地的问题与松江失之交臂。
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每亩3000万元左右,工业用地每亩仅100万元,“300亩土地如果用于房地产开发,再加上后期房产的税收,保守估计能有数十亿元收益。
然而,落差如此悬殊,松江政府为何要做“亏本”买卖?
“这就好比‘公鸡’与‘母鸡’的关系。房地产是‘公鸡’,只能一次性消费;科创企业则是‘母鸡’,可持续‘下蛋’。”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告诉记者。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海尔智谷、修正药业等一个个百亿的重大项目也得以顺利落地。
嘉兴:瞄准沪杭溢出科创项目 打造“全域孵化之城”
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经济总量,嘉兴都不是最好的。那么嘉兴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呢?
嘉兴给出了答案:打造“一城两带”:一城,就是全域孵化之城,要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推进省校和院地合作示范区建设,把嘉兴打造成为在长三角具有特殊影响力、以全域为特征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两带,一个是高新产业集聚带。主要依托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协同,着力推动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功能集成,打造若干个高能级和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另一个带,是协同创新示范带。加强与沪杭对接联动,加快空间聚合、资源整合、设施汇合、文化融合,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副中心,形成长三角创新高地。
在嘉兴科技城,由“国千”专家领衔的芯动科技2018年正式落户,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微电子技术系统产品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全自主知识产权科创企业。在国内少有的百级、十级洁净室里,一片片比指甲盖还小的MEMS芯片既有机械也有电子部分,具有微型、成本低的特点,生产能力可达年产400万颗芯片,年产值可达4亿元。
“但我们不能把眼光囿于科创平台已经创造了多少价值,在这些平台里,你可以看到未来。”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人才是科创平台建设的未来,也是嘉兴始终关注的问题。
上海人才创业园和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正是嘉兴为科创人才量身打造的“家园”。在中国归谷,浙江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2014年到嘉善创业。他表示,嘉兴优越的人才政策、园区的精准服务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让他决定扎根于此。
截至目前,嘉兴市共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447名。随着嘉兴不断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目前嘉兴正努力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杭州:
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新区
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杭州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最先加入G60科创走廊“朋友圈”的三个城市之一,杭州有怎样的思考?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要求,深入研究杭州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彰显杭州在创业创新、数字经济、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主动接轨大上海,深化规划、产业、科研、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推进G60科创走廊和杭宁生态经济带建设,特别是要主动对接上交所科创板,推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杭州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围绕更好地赋能长三角G60科创大走廊,杭州已提出了“一东一西”两大战略平台,即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面智能制造、西面科技创新,东动西静,西面以出点子为主,东面以产业化为主。从而形成东面是G60的增长极,西面是G60的创新源。”
位于杭州医药港小镇的杭州奕安济世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通过杭州设立在硅谷的创新工作站,2016年从美国来到杭州。“奕安济世”产品开发负责人杨晓明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们和苏州的迈博斯生物正式合并后新成立TranscentaHolding公司,业务合并后,实现了优势互补,合并具备了生物药物研究、开发、法规和生产的全流程整合能力。
成为G60的创新源,非城西科创大走廊莫属,城西地区一直是杭州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涵盖了浙江大学、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阿里巴巴等众多创新主体。
截至目前,区域内已集聚科研院所61家,院士工作站18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5800余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2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272名。海归人才累计创办企业914家,连续保持年均20%左右高速增长,成为全市全省人才密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人才效益最明显的人才高地。2018年大走廊区域人才净流入率达到25.1%,为杭州取得全国第一提供强大支撑。
未来,城西科创大走廊将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媒体联合采访团接下来将走访湖州、苏州、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