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高端融杭新样本

6/15/18杭州日报

摘要:杭州上塘高架一路向北,山清水秀一座小城德清。2001年早春,一份“抓住城市化机遇,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政协提案,引起德清全县轰动,成为当年德清政协“一号提案”。

  杭州上塘高架一路向北,山清水秀一座小城德清。

2001年早春,一份“抓住城市化机遇,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政协提案,引起德清全县轰动,成为当年德清政协“一号提案”。

  十多年来,德清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扮演融杭的“急先锋”和“先行军”,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德清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新时代,新机遇。在杭州都市圈建设迈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德清将抢抓“后峰会 前亚运”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接沪融杭”战略,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再掀融杭新高潮,打造高端深度融杭新样板。

 规划引领高端融杭

  融杭之路,德清走得最早。

2001年,余杭撤市设区,让德清一下子和杭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而后,杭州城市定位从“西湖时代”跨入“钱江时代”,市区实行“退二进三”及产业布局大调整。

  德清抢抓机遇,不断向杭州“靠拢”。

2003年,德清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把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作为全县发展战略。2011年,结合发展实际,该战略修改完善为“开放创新、接沪融杭”。2016年的德清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该战略再提升到“改革创新、接沪融杭”的新高度。

  历经十余年,德清坚持规划领先、高位推进,融杭内涵不断丰富。

2008年,《浙江省城镇规划体系2008-2020》公示,德清跨区域纳入杭州都市区。该规划涉及产业、交通、环境等多个层面,将德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坐标向杭州方向再度位移。

  这一年底,杭州都市经济圈首届县市长论坛由德清承办举行,德清作为融杭的先行区、示范区,在论坛上发表《德清宣言》,并成立节点县市首个驻杭州办事处。

2009年,德清出台《关于加快融入杭州、共建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一号文件。文件描绘“杭州北区、创业新城”的发展蓝图,首次提出“规划共绘、产业共兴、交通共联、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等五大融杭重点工作。

2012年,杭州都市圈第六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德清召开。会议围绕“加快实施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创业创新”主题,共商进一步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签署《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章程(修订稿)》,举行《杭州都市圈蓝皮书》的首发仪式。

  德清先后出台《关于加快融入杭州共建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德清县接沪融杭工作行动方案》、《德清县接沪融杭“十三五”规划》等。这些规划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交通、产业、民生等为重点对接方向,精细化论述德清突破行政区域局限。2016年重新调整了县融杭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明确县经合办作为联络机构,着力打造融杭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和市民公园的美好愿景。

  德清还邀请杭州规划主管部门、专业机构的规划专家,对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提供规划意见,积极推动两地规划的全面对接,为县域经济稳中有进提供指导。

 交通产业共联共兴

  融杭初期,交通和产业,成为德清两大抓手。

002年,杭宁高速浙江段全线通车,德清县城武康到杭州市区仅需半小时车程,两地“同城梦”呼之欲出。

  此后,申嘉沪(杭)高速、104国道、09省道、杭宁高铁、宣杭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枢纽相继建设运用,德清与杭州紧紧串联,“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2008年,德清和杭州开通全国首条跨区域城际公交588,方便两地市民出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2013年,杭宁高铁正式通车,呼啸而过的贴地精灵,将德清与杭州的时空距离一下子缩短为13分钟。

  近几年,德清交通融杭不断“提速”:104国道德清段启动改扩建工程;杭宁高速德清段新增洛舍互通;杭州“二绕”湖州段开工建设;德清至杭州轨道交通方案作为都市区城际轨道已列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这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为“同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交通共联带动产业共兴。2006年,德清农信联社参加杭州银行同城票据交换,为两地金融接轨破题。以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和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建设为契机,德清引进浙江省农信联社总部及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业务处理中心等金融机构,畅饮杭州都市圈金融“活水”。

  近年来,德清积极在临杭镇(街道)构建临杭产业带,打造一流的物流集散地,承接杭州产业溢出效应。德清雷甸镇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临杭桥头堡”,吸引鼎力机械等杭资企业,以及升华临杭物流园等现代化物流园区落户,全镇规上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5亿元,一跃至2016年的132亿元,其中杭资企业贡献超七成。

2015年,莫干山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成为承接杭州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平台,产业逐步迈向高端化、国际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德清共引进鼎力机械、泰普森、青春宝等杭资企业6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超200家。德清全县约1/4的高新技术企业、30%以上的高端人才,以及60%以上的创新载体、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来自杭州。

  德清通过开展“美丽乡村”、“五水共治”、美丽城镇建设等中心工作,积极打造成杭州的“市民公园”,以及杭州市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同时,以莫干山“洋家乐”、下渚湖自驾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兴起,开辟德清三产发展新天地。

 市民共享“同城生活”

  借梯登高的德清,加快与杭州“民生共享”,两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同城生活”拉近城市间的心理距离。

  在教育方面,德清与杭州的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省城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下沉。去年,德清县与杭州市教育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也分别与德清高级中学、德清县第一中学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合作办学、师资培养合作、学生互动等领域深入互动。

  随着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成功落户德清康乾新区,德清已与杭州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合作办学体系。引入省城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德清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在医疗方面,2007年,德清县人民医院与杭州市医保实时联网正式启用,成为杭州市医保中心第一家跨地区的定点医院。德清多度与省城重点医院“牵手”,构建紧密合作关系,2013年在杭州都市圈率先实现两地医保卡实时结算业务。德清人民医院由浙江邵逸夫医院托管经营,德清医院与浙师大附属医院在原协作医院的基础上,签约成为“浙师大附属医院德清分院”。

2013年,德清联合杭州启用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德清市民可以凭这张卡,在杭州公共交通上享受与杭州市民同样的优惠和服务。这是杭州市民卡首次在全省尝试异地销售,让德清成为首个使用杭州都市圈卡的卫星城,也是继城际公交588开通后,德清深化融杭的一项新举措。

  德清在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也积极对接杭州,提升在杭州都市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2009年开始的融入杭州活动周,到2016年承接G20杭州峰会媒体采访团,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联合采访等活动,宣传德清元素,不断扩大德清在杭州都市圈的影响力。以德清公民道德模范为原型,联合杭州越剧院打造的大型现代越剧《德清嫂》,两度登上国家大剧院,展示公民道德的德清风采。

  如今,“名山、湿地、古镇”等德清旅游资源为杭州市民所熟知,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走俏长三角,德清成为都市白领自驾旅游的首选地之一。

德清还大力实施“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进一步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健全在杭州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使德清诚信农产品成为杭州市民的首选“菜篮子”和“果盘子”。  


24小时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