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都市圈已经成为浙江最具活力的区域。杭州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7224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1764亿元,年均增长9.9%,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成为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保持着跨区域联动发展的内生活力。
杭州都市圈已经成为浙江最具活力的区域。杭州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7224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1764亿元,年均增长9.9%,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成为引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保持着跨区域联动发展的内生活力。
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城市抱团成圈,正显现出“1+3”远大于“4”的集群聚合发展效应,杭州都市圈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活力圈”。
眼下,承担着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振浙江经济活力的责任,杭州都市圈主动站在转型发展的新路口,引领着浙江经济的新征程。
中心城市主导杭州经济发展活力四射
中心城市在推进都市圈发展进程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2015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3.58亿元,成为我国第十个GDP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
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大哥”杭州,为湖州、嘉兴、绍兴等都市圈“兄弟”城市做出了表率。杭州经济活力不减的背后,与其多年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无关系。
阿里巴巴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新杭商的代表,杭州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占了中国的1/3。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正逐渐成为杭州创新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淘宝网商园、腾讯创业基地、福地创业园、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浙大科技园等创业新区,让杭州成为“创业创新”之城,也为杭州都市圈经济转型提供了活力。
“杭州的创新优势非常明显,聚集了阿里系、浙大系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天堂硅谷’之美誉。”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认为,中心城市的创新氛围也在都市圈转型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
节点县市融合新“杭迁企业”产业互补
县域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杭州都市圈更是“县域经济”的代表,6个节点县市连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并高居前列。
然而,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区域分割严重、高级要素难以集聚等问题,也不断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何以破局?德清、海宁、桐乡等县市“一把手”在接受杭州日报记者专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出,要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空间结构向以都市圈经济为主的空间结构转型。
坐落在德清经济开发区的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跨域”发展的杭资企业。受益于杭、德两地的优势互补,如今发展势头强劲,在美国、德国等地建立了销售渠道,连续3年出口额居湖州市第一。
2014年3月,杭州都市圈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杭州都市圈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以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这标志着杭州都市圈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杭州都市圈内各节点县市也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桐乡也在积极争创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与此同时,一股新“杭迁企业”风潮在杭州都市圈内形成,与首次发轫杭州“退二进三”情况不同的是,这次杭州企业向周边节点县市迁移,正是杭州都市圈城市内产业互补融合的体现。
位于海宁市尖山新区的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这个从杭州飞去的“金凤凰”借助海宁尖山绝佳的区位优势,在2017年年度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100亿元,并成为国内 PET 领域的领企业,公司客户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落户德清的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吸引杭州的10多家金融后台机构入驻。“这一基地成为德清抢占信息经济制高点的新引擎,可以推动杭州都市圈金融产业链分工。”德清科技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章伟忠说。
转型升级驱动服务业成为都市圈“首位经济”
G20杭州峰会的举办以及未来的亚运会,不仅让世界认识到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杭州都市圈也借此契机,在国际化大视野格局下谋求提升发展,让世界见证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驱动成果。
2016年6月18日,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顶级智库代表相聚竹乡安吉。在会议举行的同时,安吉的“生态之美”让参会的20国智库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安吉这片“西湖边的大竹海”,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新姿态更好地融入大杭州。“两山”创客小镇,依托安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重点培育美丽乡村智慧应用、能源资源转化、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兴产业,打造赤金足银的“两山”互动新标杆。
海宁尖山新区地处“长三角”地域中心,,紧紧围绕打造成为“海宁东部现代化滨江新城和创新智造高地、生态宜居福地”的新一轮发展目标,实现了由“镇”到“城”的跨越,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浙江省百亿级工业强镇和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海宁尖山新区管委会主任陈中权说,目前,海宁尖山新区正抢抓建设杭州湾经济区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产城融合,积极融入“大湾区”、接轨“大都市”、建设“大花园”。
海宁黄湾镇,2014年启动东部(黄湾)生态功能区建设,根据规划,依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黄湾镇及周边相关地区共70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成以生态为支撑的功能区。目前,黄湾已有62家企业完成腾退,计划今年内全面完成324家“低小散”企业的腾退任务。
浙江海兰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创办不到一年,这家位于诸暨的企业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网上母婴用品配送中心,日均发包裹超过8000单。
去年,杭州都市圈三次产业构成中,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杭州都市圈“首位经济”。
此外,“机器换人”等重点工作,杭州都市圈城市也身先士卒,自2012年以来,嘉兴连续四年获全省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考评一等奖。
位于嘉兴的浙江创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机器换人”给企业带来了多重利好,“我们去年投资500多万元,对4条曲轴箱生产线加装了14台机械手,减少一线员工42名,每年就可节省人工成本200多万元。